橋梁維護是一項必不可少但耗費人力的工作,尤其考慮到鋼材等材料易受腐蝕的影響。根據《2025年美國基礎設施報告》,美國僅有49%的橋梁狀況“尚可”,6.8%的橋梁被歸類為“較差”。修復這些老化橋梁的預計成本超過1910億美元。然而,采用創新的修復技術可以顯著降低這一成本。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MASS)的一個研究團隊正在與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系合作,研究冷噴涂3D打印(CSAM)技術,將其作為應對這一全國性挑戰的有前景的解決方案。
想象一下,能夠享用一顆專為您設計的糖果,它含有恰到好處的鐵、維生素D或您身體所需的任何其他微量營養素。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與意大利福賈大學和中國江南大學合作,開發了一種3D打印工藝,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定制富含微量營養素的糖果。他們的研究發表在《食品工程雜志》上,為個性化營養的未來開辟了光明的前景。
林肯實驗室最近的一個項目或將改變這一現狀。一個團隊成功在低溫下3D打印了玻璃物體:他們的直接油墨打印技術可在室溫下開始打印,隨后僅需250°C的熱處理即可。
總部位于紐約的年輕公司3DFixie在Kickstarter上推出了一款名為“3D打印傳感器”的空氣質量傳感器,其初始目標金額僅為4,360歐元。目前,這款產品已吸引超過258位支持者,在眾籌活動僅剩21天時籌集了近39,605歐元。這一成功反映出,人們對一個仍被低估的問題——3D打印車間的空氣質量——的關注度日益提升。
可供移植的器官短缺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需求遠遠超過供應。截至2024年1月1日,法國全國器官移植等候名單上有近2.2萬人,其中一些人已經等待多年,有時甚至徒勞無功。面對器官短缺以及移植排斥的風險,再生醫學正在探索創新解決方案。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利用患者自身細胞制造定制器官,以更快速、更有效地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