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稱,在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副教授Pu Zhang帶領下,一個科學家團隊通過3D打印出一種被稱為菲爾德合金的現有金屬,它在加熱到62°C (144°F)時也會熔化,但冷卻后會重新凝固。
澳大利亞研究機構CSIRO Lab22 增材制造實驗室,應臨床醫生改進鎳鈦合金自膨脹支架的需求,開發了一種通過選區激光熔化(SLM)3D打印技術制造支架,該支架在設計自由度和可定制方面顯示出一定優勢。
使用 3D 打印技術制造鈦合金胸肋骨,并應用于大范圍胸壁缺損的重建修復,以期滿足個性化、解剖學的胸壁重建需求并觀察其臨床療效。
《自然》雜志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表示3D打印鈦合金物體的技術確實為人們帶來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然而成品并不總是那么堅固。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向這些合金中添加銅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鋁合金的3D打印正在更多的“綁定”金屬3D打印工藝,從而形成多樣化的發展,并且帶來了持續發展的機遇。在金屬3D打印工藝中,PBF(包括SLM/DMLS,EBM工藝)粉末床熔化金屬3D打印是鋁合金更為理想的加工工藝 ,而基于粘結劑噴射(Binder Jetting)的間接金屬3D打印工藝,由于后處理熱加工過程容易導致鋁合金燃燒,在鋁合金的加工方面目前不具備優勢。
毫無疑問,3D打印(在工業上也稱為增材制造; AM)已經正在引發制造轉型,從快速交付備件到定制化生產,增材制造技術可以幫助簡化設備維護,加速研發過程以及通過功能為導向的設計來提升產品性能。
同時,材料工程師正在積極擴展可3D打印材料的界限,不僅包括塑料和金屬,還包括納米材料,生物基材料等,3D打印正在逐漸成為主流制造技術。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來共同領略3D打印納入主流制造技術的挑戰與現狀。《3D打印成為主流制造技術的最新狀態》將分為上下兩篇來進行行業發展透視,上篇將聚焦在3D打印納入主流制造技術的基礎建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