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之一無疑是減少排放。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日益提高,該行業的公司已經為2025年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為了應對這種下降趨勢,一些人正在使用3D掃描等尖端技術。
2014年,3D打印機首次被送入太空,標志著該技術在極端環境下應用的轉折點。自那時起,它的應用不斷發展。它的作用遠不止于小修小補和簡單的失重實驗,現在它已被融入到火箭設計中,并為新的可能性,特別是現場制造開辟了道路。但是,為什么要在航天領域使用3D打印呢?我們給你8個理由!
金屬3D打印技術不斷進步,特別是在增強航空航天和汽車工業的零件方面。最近,研究人員強調了3D打印鋁合金中的一項發現:稱為準晶體的原子結構。這些準晶體很特殊。與食鹽等具有規則、重復的原子模式的傳統晶體不同,準晶體采用了不同的組織結構。它們的結構填充了空間,但卻從未重現完全相同的圖案。這種有組織的無序性可以提供有趣的機械特性,這解釋了它們在增材制造領域引起人們的興趣。
多年來,汽車行業一直在所有流程中使用增材制造。無論是用于設計原型還是成品組件,無論是聚合物還是金屬,3D打印都被證明非常有用,并為制造商帶來了許多優勢。如果我們更具體地放大摩托車,很明顯有些摩托車采用了3D打印部件。
在最近發表在《增材制造》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推出了一個創新框架,他們稱之為“激光定向能量沉積(AIDED)中的精確逆向過程優化框架”。該系統旨在改進3D打印過程,以增強所生產物體的精度和可靠性。但這種方法究竟由什么組成?
根據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最近進行的研究,由Bill King和Nenad Miljkovic領導的團隊及其同事正在徹底改變熱交換器的設計。由于3D打印的使用,這項工作將有可能提高這些設備的效率和性能。讓我們仔細看看這項技術進步的各個方面。
CyberBrick?是一個模塊化生態系統,結合3D打印、電子和編程來設計交互式玩具和小工具。該產品預計于3月15日在KickStarter上推出,首批產品將于下個月交付